避免三大心理误区 我家装修不上当
12年前
浏览量:10249
从去年家庭装修的各种投诉中不难看出,少数装饰公司为获取利润而采用了偷工减料、粗制滥造等恶劣手段,但也不难看出许多消费者在装修中存在着某种心理误区,由于大部分消费者都属于第一次进行家庭装修,缺乏专业知识,因此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,才给了那些不法装饰公司以可乘之机。通常有三种心态最容易诱发上当受骗。
盲目轻信:装饰公司“设套”
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,因此很容易被部分不法装饰公司迷惑而上当受骗,其中各有不同。
轻信不实广告:很多去消协以及家装协会投诉的消费者,其投诉理由之一就是装饰公司广告如何如何好,使他们选择了这家公司,但实际上名不符实而上当受骗。因此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,任何公司做广告都要请专业人士来策划包装,可以说任何广告都会宣传对商家有利的方面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在选择装饰公司时,不仅要看广告,还要对广告内容的实在性进行考察,如果符合实际就可以信,否则就不要信。
轻信熟人介绍: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但仍是屡见不鲜。有些消费者在家装中托朋友、找熟人,最后装饰公司来个“杀熟”,不但价高、质差,而且还拖延工期。一旦发生纠纷以后,熟人、朋友也不管用,消费者非常被动。因此,消费者在装修时尽可能不找熟人、朋友,在洽谈时把装修预算和设计都确定下来。如果要用熟人推荐的装饰公司也可以,但也要办理正规的手续,合同、预算、图纸一样也不能少,否则就会出现问题。
盲目相信所谓“大公司”:有几类公司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,一是打着国家一些大建筑装饰企业牌子的公司;二是信口吹嘘自己是国家资质“一级”、“二级”的公司;三是在广告中“自封”的大公司。消费者在找这些所谓“大公司”时通常要吃亏,因此在确定装饰公司前,一定要看这些“硬件”:营业执照、资质证书,而且要看原件;如果是大公司的下属部门,一定要看法人委托书原件;别相信复印件,因为被投诉的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是冒用、假造别人营业执照、资质证书的;还要看其营业场所规模如何,从业人员的素质怎样。
有了这些保障,那些所谓的“大公司”就会露出马脚。
盲目相信样板间:装饰公司做一个或几个样板间,带消费者免费参观,很多消费者看了以后非常满意,当场签合同,而装修完消费者发现自家的装修质量和样板间相差很远,大呼上当。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装饰公司时既要看样板间,更要看工地。一要看正在施工的工地,这样材料和半成品以及公司的管理、工人的素质都可以了解;二要看即将交工的工地,它可以反映出装饰公司的平常水平,可以看出一般工地与样板间的差距。
图便宜:凭报价选公司
装饰公司在装修报价中给消费者设下的陷阱最多。一般好的装饰公司都是明码标价,在价格上决不会轻易大幅下调。凡是装饰公司轻易许诺给消费者在报价的基础上下调超过20%的,该公司肯定会在材料或工艺上另想“办法”了,或“节约”材料或降低质量。一般装饰公司正常的优惠幅度应该在5%到15%之间。另外,消费者在讨价时要把握分寸,价格不是越便宜越好,而应该让装饰公司合理地挣到利润,才能确保装饰工程的质量。
有些消费者同时会到几个公司咨询,最后选择一个报价最便宜的装饰公司。当时也许会认为占了便宜,但最后还可能上当受骗。因为各公司之间有很大差异,规模、管理、材料、工艺水平都影响价格,公司的报价也不是越低越好。
太草率:签合同不细致
很多消费者在与装饰公司发生纠纷后,才发现当初没有留意装修合同、草率签字,这样在发生纠纷后,消费者往往处在非常被动的位置。比如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,在正规的家装工程合同中,装饰公司每延误工期一天,就要被扣除工程总造价的3%。结果装饰公司将这个项目改成了“违约赔付甲方3%元”,故意省略了“工程总造价”这五个字。结果装饰公司每误工一天,只需赔偿消费者3分钱。这样即便装饰公司已无故拖延工期达半年以上,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仍得不到保障。所以签合同可谓“一字千金”,消费者一定要仔细。
上一篇:
橱柜选购6大宝典 教您谨防甲醛与化学污染
免责声明:好家网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,为使访客获取更丰富的信息,本网站只负责收集整理并展示,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信息的真实性。
相关推荐